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12345678»Pages: 4/8     Go
級別: 新手
UID: 5194
精華: 0
發帖: 49
升級點數: 40 點
金錢: 319 金幣
線上時間: 36(時)
註冊時間: 2010-12-25
最後登錄: 2011-06-22
30樓  發表於: 2011-01-17 08:58

圖片:
經過完整郵路投遞過程, 這種郵局內部單據的 癸戳 是集郵品?
各位何必要把 癸戳定位在集郵狹窄心境看法, 放大集郵視野角度,
這是集郵樂趣.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3141
精華: 4
發帖: 3767
升級點數: 3516 點
金錢: 10094 金幣
線上時間: 578(時)
註冊時間: 2006-07-27
最後登錄: 2020-08-04
31樓  發表於: 2011-01-17 11:24

回 30樓(KM) 的帖子

癸戳為集郵用戳,這是「郵戳規格」(郵局48年5月訂定)的定位,硬將錯誤的使用例合理化。虧您葉老集郵多年,卻再三的披露這張單據,揭宜蘭郵局的瘡疤,視之為集郵樂趣,實在令人不解。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金錢:+1(stampinged) 用心發表
  • 歡迎參觀我的集郵部落格:〝台灣郵戳研究〞

    http://blog.sina.com.tw/postmark_study/
    級別: 新手
    UID: 1310
    精華: 0
    發帖: 162
    升級點數: 42 點
    金錢: 626 金幣
    線上時間: 285(時)
    註冊時間: 2005-05-08
    最後登錄: 2016-12-28
    32樓  發表於: 2011-01-17 23:31

    引用
    引用第29樓Lee3于2011-01-16 15:24發表的  :
    應該是我當年的誤解,預銷首日戳封(不論是低值封、套票封或是小全張封)於「郵票發行首日」實寄時,其已預銷的郵票郵資有效,以上這段是最重點。
    我可能將預銷首日戳封當作癸戳。感謝大大指點迷津。

    還有一個問題,在這篇討論,在我提出“癸戳在發行當日可當實寄”之前,站上有哪幾位前輩已經知道實寄時“預銷首日戳封於郵票發行當日,其已預銷的郵票郵資有效。相信還是有許多資深前輩不曉得這項規定。
    話說回來,早年預銷首日封或低值封不都是銷癸戳嗎?附圖是80年的故宮茗壺郵票預銷首日封。如果不需補郵資的情況下實寄出去,送到目的地之後蓋了落地戳,它不就是不折不扣的癸戳實寄封,有落地戳當然是實寄封。

      84年初始發行預銷首日封或低值封          初集者    吾人  急  建議預銷首日戳封於郵票發行當日得以實寄
    級別: 郵務士
    UID: 954
    精華: 0
    發帖: 884
    升級點數: 276 點
    金錢: 3281 金幣
    線上時間: 180(時)
    註冊時間: 2005-04-07
    最後登錄: 2015-06-12
    33樓  發表於: 2011-01-18 01:08

    引用
    引用第32樓lisa_hou于2011-01-17 23:31發表的  :

      84年初始發行預銷首日封或低值封          初集者    吾人  急  建議預銷首日戳封於郵票發行當日得以實寄

    預銷首日封的確是從84年開始發行,且首日戳是直接機器印上去的,也沒有癸字樣。
    但是在此之前套票封或低值封,長期訂戶都可以跟郵局預訂,收到時就已經銷好癸字戳,且大多是發行當日就可以收到。就不知道83年之前是否有:預銷首日戳封於郵票發行當日,其已預銷的郵票郵資有效這條規定。
    真理越辯越明,郵識大家相互討論以其增長集郵知識。
    級別: 郵務士
    UID: 4898
    精華: 0
    發帖: 403
    升級點數: 206 點
    金錢: 2252 金幣
    線上時間: 127(時)
    註冊時間: 2010-03-03
    最後登錄: 2024-05-11
    34樓  發表於: 2011-01-18 03:22

    各位大大言之有理,個人樂觀看待
    其實干支名稱可以依郵政內部法規統一規定,中華郵政自清代繼承大清郵政以來到兩岸的郵政,比較熟知的,就是甲戳大多為郵務窗口用,但是其他的干支名稱,就很難以定奪,譬如乙戳,早期還作為收件戳,尤其大家都在研究早期郵件,實在沒有什麼硬拗的問題,同樣干支.我只能說時光背景不同,用法就有所不同

    癸字戳半世紀前是落地戳,由各地郵局自行規劃用途,實際上早期的兩岸共同的集郵戳都叫"集郵",後來台灣在癸字戳定位成集郵戳以前有段時間叫做"元"戳,最後60年代初被規範為集郵戳
    而大陸,一直都叫做"集郵"
    再比較台灣現行乙戳(儲匯戳),早期他叫做"郵政儲金"戳,後來變成"儲匯",最後70年代初被逐漸定位為"乙"戳,而大陸,有叫做"郵政儲蓄","儲蓄","儲"字以及"匯"字戳等,現在都是直稱了


    級別: 討論區版主
    UID: 2974
    精華: 0
    發帖: 3055
    升級點數: 564 點
    金錢: 1763 金幣
    線上時間: 1692(時)
    註冊時間: 2006-03-18
    最後登錄: 2022-04-12
    35樓  發表於: 2011-01-18 17:05

    引用
    引用第33樓Lee3于2011-01-18 01:08發表的  :
    預銷首日封的確是從84年開始發行,且首日戳是直接機器印上去的,也沒有癸字樣。
    但是在此之前套票封或低值封,長期訂戶都可以跟郵局預訂,收到時就已經銷好癸字戳,且大多是發行當日就可以收到。就不知道83年之前是否有:預銷首日戳封於郵票發行當日,其已預銷的郵票郵資有效這條規定。
    真理越辯越明,郵識大家相互討論以其增長集郵知識。

    在84年以前, 既然沒有預銷首日封這種東西, 會有這條規定嗎?
    據我粗淺的了解, 這條規定是在有了預銷首日封這個東西以後才有的, 至於詳細時間我並不是很清楚.

    引用
    引用第29樓Lee3于2011-01-16 15:24發表的  :
    話說回來,早年預銷首日封或低值封不都是銷癸戳嗎?附圖是80年的故宮茗壺郵票預銷首日封。如果不需補郵資的情況下實寄出去,送到目的地之後蓋了落地戳,它不就是不折不扣的癸戳實寄封,有落地戳當然是實寄封。

    據我所知在還沒有預銷首日封以前,
    當時郵局長期集郵檯的做法是依照訂戶的需求, 需實寄就貼套票(或小全張)後銷首日甲戳實寄給訂戶, 封上會有訂戶的姓名地址; 若不須實寄則蓋銷首日癸戳, 並套寄給訂戶 (通常是發行當日就可以收到), 封上不會有收件人姓名地址.
    就算是現在, 若因特殊情況於發行郵票時未一併發行預銷首日封時, 郵局長期集郵檯也是照此慣例處理.
    這種由郵局長期集郵檯處理的票品, 除非是疏忽誤銷, 否則不可能有銷了癸戳卻又實寄給訂戶的情況出現.
    吾人所發之圖文, 除了已註明為轉載者以外, 一律版權所有, 嚴禁任意複製.
    級別: 討論區版主

    UID: 32
    精華: 4
    發帖: 1913
    升級點數: 1001 點
    金錢: 4979 金幣
    線上時間: 982(時)
    註冊時間: 2004-10-01
    最後登錄: 2024-04-21
    36樓  發表於: 2011-01-18 19:05

    討論事情時, 要釐清主題, 和主題無關的討論, 只是模糊主題, 這裡的第一帖發問很明顯是新人針對現行集郵方式的問題,
    所以老提早期的事, 沒意義, 葉老, 您的舉例和別人拿國外例子來比較, 還不是一樣是懶×比雞腿?
    一定要大老來點你, 你才會收斂嗎? 換了帳號就沒人知道了嗎? 老貼一樣東西就以為別人都忘了嗎?
    您在中華郵票會月例會中禮遇的人有很多是不會上網的, 改天您把這東西給他們看, 看他們如何評斷?
    人家諸位大老可是很客氣的, 不要人家客套就頭抬的高高的!!
    級別: 郵務士
    UID: 4
    精華: 0
    發帖: 1035
    升級點數: 233 點
    金錢: 2248 金幣
    線上時間: 53(時)
    註冊時間: 2005-09-11
    最後登錄: 2015-10-27
    37樓  發表於: 2011-01-18 21:52

    癸戳正式定為集郵專用戳後
    癸戳就是不能實寄的
    84年以前長期定戶的預銷戳首日封是銷預訂局的郵戳
    如要求實寄就是銷甲戳
    不要求實寄就是癸戳
    沒有那種癸戳就可以實寄的講法
    這是相關人員不知規定被集郵人給唬了
    總之...蓋戳或不知規定
    不能拿來當他是常規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160
    精華: 0
    發帖: 1956
    升級點數: 1343 點
    金錢: 8218 金幣
    線上時間: 639(時)
    註冊時間: 2005-08-24
    最後登錄: 2023-03-03
    38樓  發表於: 2011-01-18 22:36

    引用
    引用第34樓府城小新于2011-01-18 03:22發表的  :
    各位大大言之有理,個人樂觀看待
    其實干支名稱可以依郵政內部法規統一規定,中華郵政自清代繼承大清郵政以來到兩岸的郵政,比較熟知的,就是甲戳大多為郵務窗口用,但是其他的干支名稱,就很難以定奪,譬如乙戳,早期還作為收件戳,尤其大家都在研究早期郵件,實在沒有什麼硬拗的問題,同樣干支.我只能說時光背景不同,用法就有所不同

    癸字戳半世紀前是落地戳,由各地郵局自行規劃用途,實際上早期的兩岸共同的集郵戳都叫"集郵",後來台灣在癸字戳定位成集郵戳以前有段時間叫做"元"戳,最後60年代初被規範為集郵戳
    而大陸,一直都叫做"集郵"
    再比較台灣現行乙戳(儲匯戳),早期他叫做"郵政儲金"戳,後來變成"儲匯",最後被逐漸定位為"乙"戳,而大陸,有叫做"郵政儲蓄","儲蓄","儲"字以及"匯"字戳等,現在都是直稱了

    什麼時代及不同地區其干支用法不同  當然不能混為一談  這也是前幾位郵友要表達的事

    另  大陸的"集郵"戳 將集郵兩字上郵戳是1982年(民國71年)以後的事  台灣是在民國42年(1953年)就開始使用  這兩者差了近30年之久 並非早期共同就叫集郵戳  "集郵"戳之後改為"元"戳及"亨"戳  都是在民國47年開始使用到48年2月28日停用  接替的"癸戳"由48.3.1(1959年)開始使用 即定為集郵用戳  不是1960年初才開始  
    台灣的"儲匯"戳   是從光復後日治櫛形戳改後就使用了  並未經過"郵政儲金"戳的過程  "郵政儲金"戳是大陸時期使用 不是在台灣 不能混為一談
    "儲匯"戳  改成"乙"戳 也是四十年代末就有了  不是70年代初才確定的     而"儲匯"戳用到了民國八十四年左右   是因為有些郵戳壽命較長沒有換戳  
    不是到那時才確定  
    另外  你附的那張圖   只是大陸57式郵戳規格中的一部份   應該只是某大局(可能是上海或北京)的規定  其中天干部份是郵戳規格中已定好的   而地支 是各局自行訂定運用   各局不見得一樣  不是就如附圖那般  應要說明才對  



    [ 此帖被皇在2011-01-19 07:33重新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金錢:+10(小凱) 用心發表
  • 級別: 郵務士
    UID: 954
    精華: 0
    發帖: 884
    升級點數: 276 點
    金錢: 3281 金幣
    線上時間: 180(時)
    註冊時間: 2005-04-07
    最後登錄: 2015-06-12
    39樓  發表於: 2011-01-18 23:11

    描述:民國48年10月4日癸戳實寄封
    圖片:
    描述:郵戳特寫
    圖片:
    描述:封背
    圖片:
    描述:落地戳特寫
    圖片:
    描述:同天的癸字集郵戳
    圖片:
    純分享、非詭辯。
    附圖2個封在奇摩被20元得標。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金錢:+5(小凱) 謝謝貼圖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12345678»Pages: 4/8     Go
    Time now is:05-17 20:46,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