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集郵的環境已經徹底的被改變了.
很難和廿前相比,更難和更早期相提並論.當然,30年前能集郵是高檔的嗜好,有前輩寫小冊鼓吹集藏郵票是投資/怡情/儲蓄多多功能的勸敗說法,現今無法再用來說服時下的年輕世代,受衝擊的早一世代(如4.5年級生,他們是開始享受賺錢與有能力消費的一個世代)也放棄無成的"投資/怡情/儲蓄"改向其他有用的工具靠攏.
很明顯的,"那一年,我們一起集郵的日子"已經完全過去了,但為何還有"開始活絡"一說?或說是開始活絡的錯感?
可以看看現代的科技無論印刷技術再好,印量能再大都OK,但推廣集郵活動卻仍然非常困難??
我常因寄件去家附近的郵局去,也因抽牌子要等待就會望望櫥窗,現在郵局要賣自家出的印刷品多難呀~乏人問津以外,還要兼賣其他的營生補貼?!如果樂觀應是門庭若市的排隊搶買/問集郵窗口吧.
主要來是沒人消化郵票吧,或者說做書寫文字這麼麻煩又沒效率的溝通工具已經不時行了.
若說指望大陸郵友,就更沉重了.
是否這樣的想法更不切實際?要想~對台灣郵票有感情的或轉向投資郵票做標的台灣人幾何?~豈能奢望對台灣陌生並且永遠不會設定近20年的台郵的大陸同胞垂愛近期的大量台郵??他們的一輪猴~我只恨當時沒能多買!!!,現在行情是多少?就不用我贅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