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也曾一度想組織郵集,參加郵展。某次在板上聽到前輩說,他所製作的實寄封「被評審說集郵味重」,聽了只覺得驚訝。言下之意,必須「集郵味不重」的素材,才能受到評審的青睞,否則休想獲獎。問題是郵資票這種東西,有哪個集郵味不重?可能會有人打8元郵資票來寄平信,除此之外,限窗口交寄的掛號郵件,一般公眾都是直接交付郵資,由幾個人會先去打郵資票,再拿來窗口交寄?因此這些掛號、快捷、e小包、國際包裹、國際快捷、優鮮配、存證信函……,可以說沒有一件集郵味不重。至於人見人愛的怪獸票,集郵味更是重得要命。很多人為了滿足評審諸公們這種奇特的胃口,編故事、貼貼補補、又塗塗改改,搞得畫虎不成,反類犬。
前輩們提倡郵展活動,若能透過參展,達到正面的社教目的,這是好事一件。今年全國郵展的宗旨是:「宏揚中華歷史文化,提倡正當休閒活動……」,我不清楚「中華歷史文化」、「正當休閒活動」的內涵為何?我只知道靜宜大學郵局的那位員工可能要倒大楣了,他可能只是新進同仁,薪水少少、事情多多,根本不會裝郵資票,或是忙中有錯。集郵的同時,也不能忘記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體諒。打到這種票,打個100張或許是人性,頂多把整捲打完、把投幣箱塞滿也就罷了。一打3,000張?郵展的宗旨或許已經達到了,真是有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