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幾天收集,更新並填補先前不足資料,力求更接近使用時間,因新增修改較大,所以重新傳上,致於停用時間,仍是老話,郵總雖規定停用,各郵政單位,由其代辦所,並未確實停用
漫談各式郵戳之使用起始日期
日據使用之戳「日據紀年明治29年(1896年=光緒22年)4月1日∼明治45年(1912年),大正元年(1912年=民國元年)∼大正15年(1926年),昭和元年(1926年)∼昭和20年(1945年=民國34年)10月25日,共統治51年。」
一. 自明治29年(1896年)8月1日起至明治39年(1906年)9月30日,使用臺灣丸一型戳,戳直徑23-24mm,上格臺灣與局名,下格年月日。
二. 自明治39年(1906年)7月1日至昭和18年(1943年=民國32年)4月30日,使用台灣櫛型戳,戳直徑23-24mm,上格局名,中格年月日,由左而右,下格時間(例如后3-6,為下午3至6時)。
三. 自昭和18年(1943年=民國32年)5月1日起至民國34年11月3日,使用日式州名戳,戳直徑23-24mm,上格局名,中格阿拉伯年月日,由左而右,下格州名。
光復前後使用之戳
一. 自34年10月25日起至11月3日,延用日式州名原戳,年份亦為昭和20年,戳直徑23-24mm,中格為阿拉伯年月日,由左而右。
二. 自34年11月4日起至35年1月8日,仍延用日式州名原戳,但年份改為民國34、35年字樣,戳直徑23-24mm,中格為阿拉伯年月日,由左而右。
三. 自35年1月9日起至36年3月14日,將原日式下方州名改為台灣省,戳直徑23-24mm。
四. 在民國36年1月6日郵總停用日式郵戳路,有若干支局,在新戳未發下時,自行刻製臨時郵戳應用,戳直徑28-30mm,該戳為上格臺灣,中格臨時郵戳,下格局名,此種郵戳有用至36年3月底者,(目前所知使用臨時郵戳有實物可證者如下: 臺北一支、臺北五支、臺北七支、臺北八支、臺北十支、臺北十三支、基隆一支、嘉義一支、臺南一支、臺南二支、臺南三支)。
五. 自36年3月15日起至36年9月1日使用中日混合式,戳直徑24-25mm,上格為臺灣,中格為阿拉伯年月日,由右而左,下格為局名與字軌。
六. 自36年9月1日起至37年11月8日,使用福州點線戳,戳直徑27-28mm,三格分格線為點線,上格臺灣,中格國文直式年月日,由右而左,下格局名。(福州戳共100柄,分37局使用)
七. 自37年11月9日起至38年8月25日,使用小圓實線戳,戳直徑24-25mm,上格「臺灣」,中格國文直式年月日,由右而左,下格局名。
八. 自38年8月26日起至39年2月,使用點線戳,三格分格線為實線,戳直徑28-29mm,上格「臺灣」,中格國文直式年月日,由右而左,下格局名。
九. 自39年2月以後至42年初,使用大圓實線戳,戳直徑28-30mm,上格「台灣」,中格國文直式年月日,由右而左,下格局名。
十. 自42年起至59年底,使用點線戳,三格分格線為實線,戳直徑28-29mm,上格「台灣」,中格國文直式年月日,由右而左,下格局名。
十一. 自52年8月1日開始,郵局是規定,年份字釘更改,年份中間不加「十」,也就是說原來「五十二年」改為「五二年」字釘。
十二. 自60年01月開始至64年1月底,使用點線戳,戳直徑28-29mm,三格分格線為實線,上格「台灣」,中格年月日改用阿拉伯數字,由左而右,下格局名。
十三. 自64年02月開始至83年11月8日,使用點線戳,郵戳改不分格式郵戳,戳直徑28mm,上方「台灣」沿圓周弧度排列由右而左,中間年月日阿拉伯數字由左而右,下方局名沿圓周弧度排列由右而左。
十四. 83年11月9日開始,使用實線戳,不分格式郵戳,原中文由右至左改為由左至右,戳直徑29-30mm,上方「鄉鎮市區名」沿圓周弧度排列由左至右,中間年月日阿拉伯數字由左至右,下方局名沿圓周弧度排列由左至右,若下方局名與鄉鎮市區名相同者,改列郵遞區號。
[ 此貼被阿山哥在2007-11-12 01:19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