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請問為甚麼以前的20元稱為念圓
級別: 新手
UID: 5660
精華: 0
發帖: 22
升級點數: 13 點
金錢: 150 金幣
線上時間: 8(時)
註冊時間: 2011-10-13
最後登錄: 2014-02-08
樓主  發表於: 2011-11-01 18:24

請問為甚麼以前的20元稱為念圓

圖片:
圖片:
發現以前的加蓋20圓不知為甚麼稱為念圓
級別: 局長
UID: 411
精華: 0
發帖: 6457
升級點數: 5372 點
金錢: 28766 金幣
線上時間: 1520(時)
註冊時間: 2005-03-08
最後登錄: 2025-04-05
1樓  發表於: 2011-11-01 18:31

回 樓主(二叔公) 的帖子

民國時期的著名作家夏衍先生在他的一篇〈包身工余話〉裡敘述道:“ …… 最普通的是‘領人’,當時付洋念元,一定要做滿三年。”夏先生是浙江人,身處吳語地區,用其方言敘事是很正常的,只是他在發表報告文學《包身工》的時候,用的是普通話:“ ……包身費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

         此外,還有美術大師劉海粟,江蘇常州人,也是吳語地區的人。他在‘劉海粟賣畫’的告示裡這樣寫道:“海粟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添建新舍賣畫四個月,直列如下:《山水》條屏及橫幅,每件四尺念元,五尺念五元…… ”

         以上種種,可以看出用‘念’來讀、數‘二十’是吳語地區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慣常用語。那麼,這個吳語(方言)‘念’字是怎麼用到孫中山像郵票上去了的呢?

         筆者以為,要回答這個問題,也許需要把常16 孫像全套郵票展開來看一看。

        常 16  孫像郵票中的分一類數值是在其上方左右兩個方格內,各嵌一個字;角與分組合的數值則是在郵票的上方左右兩個方格內,各嵌兩個字;而在圓一類的數值中,壹圓、貳圓、伍圓、拾圓,都可以在左右兩個方格內,各嵌一個字,唯有‘貳拾圓’是三個字,若把三個字容納在左右兩個方格內,便要打破兩邊方格各嵌一個字,或各嵌兩個字的均衡局面,打破了均衡,既不對稱,也不美觀。也許就在這個時候,這套郵票的設計者,或者說這套郵票設計的決策者是吳語地區的人,至少是熟悉吳語方言的人,在只能各嵌一個字,或只能對稱的方格內,要麼各嵌一個字,要麼各嵌兩個字,而不願意打破均衡局面,一邊嵌一個字,而另一邊則嵌兩個字。於是,在這種為難的情況下,想到了吳語方言中的‘念’字,並決定讓‘貳拾’的兩個字,用一個‘念’字去取而代之。因此,我認為借用吳語地區人們的用語習慣和他們對於‘二十’的表達實例,吸納方言的精華,成全郵票設計者的理想——對稱、均衡、美觀,是一件合乎情理的最佳選擇。當然,這也只是筆者的一己之見,權且記錄在此,尚待有關專家研究考證。
參考-----網路資料
級別: 局長
UID: 411
精華: 0
發帖: 6457
升級點數: 5372 點
金錢: 28766 金幣
線上時間: 1520(時)
註冊時間: 2005-03-08
最後登錄: 2025-04-05
2樓  發表於: 2011-11-02 00:05

回 3樓(二叔公) 的帖子

吳語,較為準確的說法是吳語支(是一個複數或者整體概念),又稱吳方言、江南話、江浙話,是一支派生於漢藏語系中上古漢語的語言集和。該語支包括的所有語言皆為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中國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區、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台灣、日本九州島、美國三藩市等地說吳語的移民之間。吳語的來源是古吳-閩語(而古吳-閩語的來源是上古漢語)和古代百越族的百越語。

儘管嚴格說來是混合語,但由於我們對古吳語所知甚少,吳語不被當作混合語而是被看作古漢語的直系後裔。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作為單數的吳語一詞在文本中(如吳語維基的條目用語就試圖在上海口語與蘇州口語中間尋找最佳契合點[3])出現時,其意義為一種吳語,根據情境不同可能指蘇州口音、上海口音甚至溫州口音,讀者須自行判別。

吳語語音和現代官話差別異常大。詞彙和語法具有獨特性。譬如用吳語對話夾雜官話敘述寫成的小說《海上花列傳》非吳語使用者無法深入理解其內涵。[4]

在其語言系屬分類上,中國學者與西方學者間存在分歧。前者出於地域文化及政治控制等考慮因素,將吳語作為漢語族下單一語言「漢語」的一群方言;而後者吳語作漢語族下多個語支之一。

參考-----網路資料
級別: 局長
UID: 411
精華: 0
發帖: 6457
升級點數: 5372 點
金錢: 28766 金幣
線上時間: 1520(時)
註冊時間: 2005-03-08
最後登錄: 2025-04-05
3樓  發表於: 2011-11-02 00:08

圖片:
吳語地區大約是現在的中國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區、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台灣
Time now is:04-05 23:53,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