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9日 04:10
台北市南區牯嶺街、南海路一帶,舉頭望去盡是郵幣社、幣鈔鑑定的招牌,玻璃櫥窗擺滿琳瑯滿目、待價而沽的舊鈔古幣。
台北市郵票錢幣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許求麒分析,錢幣收藏在台灣網路討論不多,原因在於不像玩古董者屬顯性,在台灣玩郵幣者為隱性,「新人少、老成凋零」,真正收藏的老行家沒時間、只怕也不懂上網。 2000年 成消長分水嶺
「15年前往內搬,15年後往外搬!」許求麒形容,在台灣,這個行業就像「國際搬運工」,把國際間流通的錢幣品項搬進搬出。早年大陸遭逢文革,加上台灣經濟起飛,大陸文物、錢幣珍品曾紛紛流向台灣;2000年政黨輪替成為分水嶺,原本台灣藏家手上的精品,近10年來陸續回流大陸,簡直可用「國寶流失」來形容。
大陸市場規模龐大,台灣市場相較之下「千分之一不到」,這是不爭的事實;加上網路發達,兩岸交流早已行之有年。台灣業者一旦收到珍品,也會透過各種管道,先洽詢大陸藏家有無收購意願,大陸拍賣商甚至定期來台徵件、淘寶,市場消長顯而易見。
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19001076-2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