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套 號: |
常用132 |
發行日期: |
民國100年01月26日 |
全張枚數: |
100(10×10) |
用 紙: |
燐光郵票紙 |
設 計 者:
|
柯鴻圖 |
小全張張幅: |
(公釐) |
小全張票幅: |
(公釐) |
|
承 印 者:
|
中央印製廠 |
票 幅: |
32 × 24 (公釐) |
刷 色: |
彩色 |
印 法: |
平版 |
齒 度: |
12 1/2 × 13 1/2 |
小全張齒度: |
|
|
|
>
相關圖片:(郵票圖如果可以點入,可顯示大全張圖) |
常132.5 |
常132.6 |
|
|
5,000,000枚 |
45,000,000枚 |
常132.7 |
常132.8 |
|
|
15,000,000枚 |
2,000,000枚 |
預銷首日戳套票封 |
|
|
>
說明: |
繼99年5月21日發行「天牛郵票(第1輯)」後,續以霧社血斑天牛、擬硬象天牛、臺灣黃帶天牛及臺灣大牙鋸天牛為題材發行第2輯1組4枚。郵票圖案簡介如下:
一、霧社血斑天牛(面值1元):又名霧社深山天牛。為體表密生紅色具光澤絨毛的大型天牛,雄蟲觸角末3節超過翅鞘末端,雌蟲觸角則未超過翅鞘。分布於臺灣中北部600-1,500公尺闊葉林區,也生長於中國。
二、擬硬象天牛(面值3.5元):因擬態外殼堅硬的球背象鼻蟲類而得名。軀體黑色,體背的藍斑帶有虹彩光澤,引人注目。各腳腿節膨大,跗節亦大。屬臺灣特有種,只分布於蘭嶼。
三、臺灣黃帶天牛(面值10元):軀體黑色,頭部前方黃色,前胸兩側具黃色帶紋,外緣具鈍刺。翅鞘表面為黃、黑相間的帶狀紋。觸角黑色,各足腿節黃色,其餘各節及爪黑色。分布於1,200-1,500公尺闊葉林區,屬臺灣特有種。
四、臺灣大牙鋸天牛(面值32元):又名畢氏姬鋸天牛。軀體深褐近黑色,大顎相當發達,前胸背板外緣具2鋸齒,雄蟲觸角超過翅鞘1/2處,雌蟲觸角僅及翅鞘1/3處。分布於臺灣北部300-1,400公尺闊葉林區,屬臺灣特有種。
|
附帶發行: |
(1)首 日 封(小型) | 每個新臺幣2元 |
(2)貼 票 卡 | 每張新臺幣5元 |
(3)護 票 卡 | 每張新臺幣5元 |
(4)活頁集郵卡(連護卡套) | 每張新臺幣8元 |
以上均自民國100年1月24日起開始發售。 |
|
(5)預銷首日戳低值封 | 每個新臺幣3.5元 |
(6)預銷首日戳套票封 | 每個新臺幣48.5元 |
以上均自民國100年1月26日起開始發售。 |
|
|
>
附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