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寫郵文者少(可由郵刊大多為双月刊、季刊等得知,或是經費問題?),
且半年前開始多家郵會邀稿均歡迎長稿(之前長稿較不受歡迎,
此點跟郵刊篇幅頁數較有關),演講者就更少了,以最知名的中華會來說,
每年固定1月演講的朱煥鈞先生,今年起己不再繼續,
3月份游振傑先生演講後,據知也不再演講改為專心寫書,
台南沈家旭先生則因身體因素,也只專心在家寫稿不外出,演講由人代講,
等等均可見台灣寫郵文、演講者在逐漸快速減少中,
願寫、願講者均不易,還是需大家多多鼓勵及支持,
個人認為郵文標題(或演講標題)取名不易確是很容易讓人誤解,
但應是指其個人的「初探」,並非要改變史實或前人的努力成果,
且甚多前輩不用電腦、不上網,且多年來之前各郵會、各郵刊數量甚多,
並非一定知道誰寫過什麽,如我年紀越來越大、記憶力越來越差,
寫的一些郵文(之前是否有人寫過、或有多人寫過,有些有印像、有些
確是不知道),如跟前人所寫重覆、雷同或未增補修正還請見諒,我即是一例。